一、学科概况
1、本学科现有基础与定位
(1)学科方向
        滨州学院航空工程学科,是一个2006年开始形成的特色学科,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凝练学科方向,在以航空工程专业硕士点建设为目标,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科研课题研究为纽带,整合利用现有的博士、硕士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将航空工程学科拓展为航空信息工程、飞行运行与航空安全、航空维修工程等三个研究方向。三个研究方向各具特色,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联合攻关,紧紧围绕民用航空及航空工程这一主题,开拓创新,取得一系列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推动了相关学科发展。
(2)学科队伍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我校航空工程学科已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学历层次相对较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学科的学术梯队整体实力较强,中青年学术骨干已成为教学科研的主力军。研究队伍更加精炼、素质明显提高并年轻化,每个研究方向有固定的研究梯队,为研究方向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充分调动科研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支持鼓励中青年教师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积极支持鼓励编写论文、论著、参加各种学术交流、申报科研成果和专利。
(3)科学研究
        近五年,学科教师获得纵向课题6项,校级及横向课题14项,总经费近百万元,有20项成果获省部级、市厅级奖励,出版专著5部,获得授权的专利30余项,发表EI、SCI收录的论文40余篇。
(4)条件建设
        近年来,学校和飞行学院加大了对学科建设的力度,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条件建设和仪器设备的购置,并与滨奥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联合设立了航空工程校企合作实验室,构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积极加快科研仪器、设备、实验室建设步伐,通过各种途径申报申请急需科研仪器设备,以尽快提高科研装备水平,为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必要条件,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与氛围,增强了整体科研团队的凝聚力。在山东省航空信息研发基地建设的基础上,2011年航空信息技术实验室被批准为“十二五”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5)学科定位:学科的总体定位是紧密围绕航空航天工业需求,瞄准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把握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立足航空工程、面向区域经济,开展先进航空工程领域的应用基础和工程应用研究,培养高层次的航空工程专门人才。
2、本学科学术水平与特色。
     山东省航空信息技术研发基地是省内最早开展航空工程研究的机构,通过不断的努力,形成了研究方项明确、技术全面、团队技术力量雄厚、管理规范的专业性学科。近年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使研究处于省内外先进水平,尤其在航空信息工程、飞行运行与航空安全、航空维修工程3个方面形成特色方向。
3、本学科发展趋势。
        近年来,航空工程的研究发展出现两种趋势,一方面是新理论和新方法的不断更新,对于复杂的航空工程研究需要以新理论为基础,以新方法为手段,才能有所突破;另一方面是与其它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进一步分化为多个研究方向。本学科在原有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并围绕新的学科研究方向,应用现代科学的先进理论和技术,进行航空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采取以课题带动学科方向,方向带动技术、培养团队的方式全面进行学科建设,最终形成理论有创新、技术先进而有特色、高素质人才队伍、管理规范、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航空工程研究基地。
二、学科方向
 1.飞行运行与航空安全
       该方向现有研究人员11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研究团队教师均具有研究生学历;2人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团队成员研究领域涵盖飞行模拟技术、空中交通管制理论、空管班组资源管理、空管安全管理等领域。该方向设有飞行模拟、民航 CBT数字化、微型飞行器设计等专业实验室,有三轴飞行模拟转台、大气数据综合测试系统、地平仪等实验设备,可满足各类试验需要。本学科方向以交通运输(空管方向)、飞行技术(安全方向)为依托,其中交通运输(空管方向)专业从2013年开始招生,两个专业方向现有学生180人。获得省部级课题1项,市厅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1项;SCI、EI检索11篇,论文总数30篇;国家发明2项,实用新型18项,外观设计2项,总数22项;市厅级12项,其他2项,获奖总数14项。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民用航空机电设备维护与定检、飞机及发动机装配调试、航空电子设备维修理论、无人机应用技术和通用航空器维修等领域,是省内急需的方向,定位于省内领先水平。
  2. 航空检测与维修工程
       该方向现有研究人员11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研究团队教师均具有研究生学历;2人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团队成员研究领域涵盖民用航空机电设备维护与定检、飞机及发动机装配调试、航空电子设备维修理论、无人机应用技术和通用航空器维修等领域。该方向设有航空无线电、大气数据系统、航空电瓶检测等专业实验室,有现代民航CBT教学系统、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卫星地面跟踪设备、初级型号模拟训练系统等实验设备,可满足各类试验需要。本学科方向以交通运输(民航机务工程方向)为依托,该专业2007年开始招生,已毕业学生170人,目前在校生240人,学生获全国、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获得省部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5项;SCI、EI检索5篇,论文总数9篇;实用新型15项,外观设计5项,总数21项;开展社会服务相关研究课题1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4次。飞行模拟设备的研发、空中交通管制新理论方面有所突破,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是省内急需的方向,定位于省内领先水平。
 3. 航空信息工程
       该方向现有研究人员11人,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研究团队教师均具有研究生学历;1人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团队成员研究领域涵盖航空通信与信息处理技术、组合导航理论与算法、无线多媒体终端结构及理论原理的研究等领域。该方向设有惯性导航、航空电子等专业实验室,有三轴飞行模拟转台、大气数据综合测试系统、地平仪等实验设备,可满足各类试验需要。本学科方向以交通运输(民航机务工程方向)为依托,该专业2007年开始招生,已毕业学生170人,目前在校生240人,学生获全国、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获得省部级课题1项,市厅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6项;学术论著2部,SCI、EI检索5篇,论文总数30篇;实用新型15项。
        本研究方向主要航空通信与信息处理技术、组合导航理论与算法、无线多媒体终端结构及理论原理的研究等领域,是省内急需的方向,定位于省内领先水平。
三、学科建设总体思路
1.建设意义和作用
       本学科的建设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学校、学科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1)促进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学科的发展 
通过建设,可促进本学科科学研究、人才梯队和实验基地的建设,提升本学科的水平。同时,本学科的建设又可以带动相关学科的同步发展。通过努力,有望逐步形成在社会上有一定声誉和影响力的特色和优势学科。 
(2)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要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要创造好的教学、科研条件,要吸引、培养老师,就一定要抓学科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并推动学校硕士学位点的建设。只有通过学科建设,才能使学科的科学研究水平提高、人才梯队结构更趋于合理、实验基地条件大大改善,若干年后学科的学位点才可能水到渠成。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科建设改善了实验基地条件,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提高了科研水平,学科建设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从而提高了教学水平。所以,抓学科建设可以进一步带动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对深化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2.建设指导思想
        以滨州学院“十二五”规划和“滨州学院学科建设行动计划”为指南,牢固确立学科建设在教学、科研中的龙头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自主创新,全面加强航空工程学科建设,进一步巩固学科已有优势,努力形成学科自身的特色;力争在“十二五”末期达到省级重点学科条件,达到硕士学位点授权条件。
3.建设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学科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期,以改革为动力,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探索建立与一流学科建设相适应的发展模式,促进学科建设质量的不断提高。以下几个问题是学科建设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学科方向凝练
        进一步凝练科研方向,把握航空工程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紧扣国家经济发展实际,在现有基础上,凝练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使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或接近国内外先进水平。
(2)师资队伍与学术梯队建设
        学科建设的基础是师资队伍与学术梯队建设,因此需要建设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学历职称高、教学效果好及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形成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以学术带头人为主体,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支撑,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术梯队。
(3)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建设
      应努力在科研项目、科研论文、科研队伍、科研平台上等方面储备力量,并依托在航空工程学科领域的优势,通过整合资源、坚持创新,形成开放的跨领域交叉学科特色,建设更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为学科建设、“产学研”发展将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4.主要建设对策
(1)凝练学科方向及特色。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优势,跟踪和把握学术前沿,注重创新与突破,加强交叉与融合,使学科方向更加凝练,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
(2)优化学科队伍。建设一支学风端正、治学严谨、结构合理、开拓创新的较为稳定的学科队伍,加强对中青年学科学术骨干的培养,培养资助在读博士,资助学科人员到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攻读博士后或交流。
(3)加强科学研究。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紧密结合国家及省市、行业重大科研项目,汇聚学科队伍,加强集体攻关,集中力量攻克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尤其要瞄准区域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和优势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努力在学科发展前沿和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领域开展研究,着力打造学科特色。
(4)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高航空工程学科人才的培养质量。进一步夯实本科生教育质量,同时联合培养或自助招收航空工程研究生。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努力培养德智体美用全面发展,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快,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5)扩大学术交流。鼓励学科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扩大科研学术视野,浓厚学术氛围。
(6)完善资源条件。进一步改善学科的各项资源条件,加强省级研究基地、实验室、图书资料以及学科网站建设,为搞好学科建设提供物质和信息保障。
四、学科建设总体目标
1.学科点有3个明确、稳定、特色和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有1个研究方向处于本学科国内前沿,研究工作总体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有重大研究成果,在国内、省内有较大影响。
2.学科队伍教授8人,博士1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教师等称号2人;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人;兼职全国性学术组织常务理事以上或山东省学术组织副会长、副理事长、副秘书长以上等4人。
3.学科对应的飞行技术(安全方向)、交通运输(民航机务工程方向、空管方向)等本科专业建设取得较大突破,获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个,出版教材6部。
4.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8项,科研到账总经费400万元。
5.发表CSCD期刊学术论文150篇,其中,SCI、EI、ISTP收录80篇;出版学术专著及译著4部;取得国际先进水平以上鉴定成果10项;获发明专利5项;获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2项。
6.转移转化科研成果6项。
五、管理机制与保障措施
    1.管理机制
(1)坚持科研人员择优选聘、优胜劣汰的原则,建立科学、严密、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所有科研人员的人事档案和科研成果档案,对科研人员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奖项,以及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等都要记录在案,以便考核和奖惩。
(2)建立统一标准和制度约束下以研究和开发为主体的科研动态联盟,增强研究团队成果分配制度的建设;设立开放型研究课题,提供经费支持和研究所需软硬件,支持优秀科研人员来进行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等;建立科学的科研绩效评价机制,对学科建设情况反馈和总结。
   3.保障措施
(1)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
        成立该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其成员由各方向学术带头人组成,学科带头人担任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学科建设重大问题经领导小组讨论共同决策。各研究方向成立学科小组,学术带头人担任组长,负责各个研究方向学科建设日常事务。
(2)采用立项管理模式
        把学科建设按阶段任务分解成若干个项目,按照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实行项目小组目标责任制。项目负责人的选聘引入竞争机制;在项目中期检查和终期验收上,实行淘汰机制和监控机制;在终期验收结果处理上,实行奖惩机制。
(3)确保学科建设经费正确使用
        经费使用由学科领导小组统一管理,不得挪做它用。各学科小组科学合理地使用经费,努力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2021版栏目
版权所有:山东航空学院飞行学院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7012503号-2
学校地址:山东省滨州市黄河五路391号 邮编:25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