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飞行学院
发布时间:
2012-11-17浏览次数:
163 中国航空工业经过60多年的艰苦创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比如C919大型客机、ARJ21涡扇支线飞机等重点产品研制稳步推进,民用飞机正在实现由研制生产中小型飞机向大型飞机的跨越。
目前,航空产业新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同时航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未来10年是我国航空工业实现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11月13日至11月18日,第九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举办,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家参展商,以及100多架飞行器实物参加。
航展期间,正在进行型号合格审定试飞的ARJ21—700新支线飞机进行了飞行表演和地面展示,正在进行详细设计的C919大型客机则首次以声光电结合的形式进行全新形象展示。开幕当天,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与国内外客户签署了新的C919大型客机购机协议,新增加50架订单,自此C919大型客机的订单总数达到了380架。
C919大型客机首批装机零件已分别在成都、上海等地开工制造,近期开始全面试制
此次亮相的ARJ21—700新支线飞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涡扇支线喷气客机,主要承担功能通信、导航、自动飞行、可靠性试飞等试验试飞任务。
据中国商飞公司相关人士介绍,ARJ21—700项目于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立项,首架飞机2008年成功首飞。目前,ARJ21—700已获得252架确认和意向订单,拟交付客户的首架飞机已完成全机对接,正在进行系统安装。
而备受瞩目的C919大型客机(即国产大飞机)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型150座级单通道窄体客机,与目前的波音737系列机型和空客320系列机型等级相当。在此次珠海航展上,中国商飞公司与河北航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幸福航空有限责任公司、美国通用电气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签署C919客机用户协议,与美国东方航空有限责任公司签署购机谅解备忘录。由此,C919大型客机用户达到15家,订单总数达到380架。
中国商飞副总经理、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介绍说,2012年以来,C919大型客机首批装机零件已分别在成都、上海等地开工制造。近期目标是发放全部生产用数据,开始全面试制。
预计未来20年中国将新增4000架以上大型客机
过去20年,中国航空运输业保持了年均15%的快速增长,2011年旅客周转量达到4540亿客公里,货邮周转量达到174亿吨公里,运输总周转量居于世界第二位。2011年底的机队规模达到1755架,其中客机1664架,货机91架。
波音公司预计,未来20年中国将需要5260架商用飞机,总价值达6700亿美元,而且其中75%是用于扩张运力,而非更换旧机。与此同时,空客也预计中国在未来20年将购入共计3832架客机和货机。本届珠海航展期间,中国商飞公司发布的《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12—2031)》预计,中国航空运输市场对民用飞机的需求强劲,未来20年共需要4273架大型客机。
与此同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也在珠海航展现场发布了2012到2031年民用飞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未来20年中国航空运输市场将保持稳定发展,旅客周转量的年均增速为8%,货邮周转量的年均增速为9.5%。
预计2031年末中国民用飞机的机队规模将达到6309架,是目前机队规模的3.6倍。由于中国航线网络结构的特性,未来的机队构成仍将以单通道干线飞机为主,但宽体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比例会增加。而由于运量增长和退役的替换需求,未来20年中国需要新增的民用客机达4933架。
专家分析,从长期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升级等因素将有利于航空运输的持续发展,但飞行员短缺、机场和航路的拥挤、高铁竞争等因素将在一段时间内对中国航空运输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同时,高油价和严格的环保要求也使得航空公司加快了老旧飞机的退役。
加快民用客机产业化,面临难得发展机遇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航空处调研员白晓威表示,未来10年是我国航空工业实现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而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中,第一个就是加快民用客机产业化进程。
白晓威说,中国航空工业经过60多年的艰苦创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比如C919大型客机、ARJ21涡扇支线飞机等重点产品研制稳步推进,民用飞机正在实现由研制生产中小型飞机向大型飞机的跨越。同时,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以中航工业和中国商飞两大国有企业为龙头,以国家新型化工业产业示范基地为依托,众多地方企业、外资企业、合资合营企业、航空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的航空产业新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同时,航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
从全球视角看,当前世界民用飞机发展更加关注绿色环保和更好的经济性指标,紧紧围绕进一步提高气动效率、结构效率、动力系统效率和设备可靠性以形成突破;民用飞机技术将集中于综合优化、新材料应用、人机环境、环保低耗等领域,设计原则也由追求最好性能向追求可接受性能下的低成本方向转变,信息化与工程化的融合成为未来先进民用飞机的重要技术特征。(来源:中国民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