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爱国旗帜,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记忆

发布者:飞行学院

发布时间:

2011-07-24

浏览次数:

344

 

高举爱国旗帜,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记忆 
                                                          ——记我院2011暑期社会实践
      “红色经典风流颂,先辈声名万古垂。精神未泯千秋业,主义传承吾侪辈!”
为进一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精神,引领广大同学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2011年7月17日,飞行学院团总支按照学校团委统一部署,组织了以“高举爱国旗帜,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记忆”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访了沾化县王侯村、李雅庄的老革命英雄,和他们一起重温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红色历程。
一 走进王侯村,慰问革命老战士
      在王侯村,有两位老人深深感动了我们。皮景香,生于1930年,1948年参军,1949年入党,曾参加过渡江战役,刚解放上海就接到抗美援朝的任务,直接从上海出发渡船去了朝鲜。老人说,他们当时穿的都是上海发的棉衣,非常单薄,而朝鲜当时环境极其寒冷,零下40度的温度下,三天就只吃了四个被冻得像石头一样坚硬的鸡蛋。他们当时冷啊,有很多人都把脚后跟冻得脱落,他说他亲眼见过一人,十个脚趾一个不剩全冻掉了。在朝鲜,一个月愣是没吃过一顿饱饭。那么艰苦的条件老人都挺过来了,老人说:“苦不苦?苦!但是,苦也值得,当时就为了保家卫国,美国打过来中国的老百姓不就遭受灾难了吗?我们是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儿子,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就应当挺身而出”老人一直在念叨,“当时的奋斗就是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国家现在在党的领导下越来越好,这样的好日子多看一天算一天,建党一百周年时,我们的国家会更好。”我们不得不强调一点,老人的耳朵在一次战斗中鼓膜被震裂,我们的整个采访过程都是用书写问题的形式完成的,老人为国家付出了这么多,最后他提了的一个要求竟让我们这些晚辈觉得惭愧。他说,“我只希望你们学生能在清明节的时候去给我的战友献个花圈,扫扫墓就够了。”
     另一位老人——侯明亮, 87岁高龄,曾是第九兵团20军59师战士,同样也是赴朝的一员。他讲到,当时战士们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国鸭绿江...”去的朝鲜,可当时美国、英国、土耳其等国家的装备精良啊,我们的战士硬是凭着一股拼劲,一个打两三个。老人犹记得他们的连长杨德四,提起二十多公斤的炸药和敌人同归于尽。当时毛主席就说,无论如何都要把它找回来,最后只找到了他贴身穿的衣服,“英雄”的“雄”字只剩下了一半。老人还说,当时他们在鸭绿江边过夜,用鸭绿江的水冲炒面来吃,第二天才发觉那江里面净是牛羊粪。身为军人,老人什么苦没吃过?但那都打不垮老人。只是一想到那些为战争而死去的弟兄,老人仍旧会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仍旧会潸然落泪。
老一辈革命家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的确付出了很多,我们要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因为我们的今天是用烈士们的鲜血换来的。当然,将革命烈士们的精神薪火相传是每个中华儿女先辈们的红色传统,我们要锤炼革命意志,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发奋图强,矢志报国,为民族之崛起而奋斗。
二 群众的好干部:皮景根
    在王侯村的时候,我们还遇见了一位群众的好支书,他就是皮景根。他是2003年在全村村民的一致选举下当选为王侯村党支部书记的,而当时王侯村是当地有名的“三累村”,落后是出了名的。在皮景根的带领下,该村当年就被县里评为“林业建设优秀单位”“计划生育优秀单位”,个人还获得了镇政府颁发的荣誉证书。以前的王侯村条件非常艰苦,一到下雨天,村子里就泥泞不堪,也正是因为这,许多客车也不愿意走这里,形成了恶性循环。皮景根深知修路才是改变村子面貌的最好办法。为了修路,他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从村到乡再到县,不知道跑了多少趟,资金不够就从自己家里拿,费尽了心思和周折才修起了村里第一条公路。他常常顾不上自己家里的责任田,带着村里人兴修水利,狠抓农业,使得全村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富裕。采访中我们发现,在他的家中什么农机,农药,机动车用油等等老百姓日常所需的东西都能看见,他说:“身为一名党员,就应该担当,在基层群众中要起好带头作用,就要不怕苦不怕累,我来自于农村,就要好好为农村老百姓服务。”
       质朴的语言,却体现着一位老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党对群众的无限忠诚。
二 鲁北大寨:李雅庄和李春生
       离开王侯村,我们一行人就动身朝鲁北大寨——李雅庄行进。李雅庄,这个之前被看做“雨大地行舟,淡水贵如油,地碱灾又多,十年九不收”的穷地方。“走的荒碱道,听的鸦儿叫,吃的猪狗食,喝的牛马尿,不是下关东,就是把饭要。”是当时这里农民贫困生活和辛酸命运的真实写照。但是,李雅庄很幸运,因为有个人几乎是将村子的生活面貌发生了180度的逆转,他就是李春生。1944年,李雅庄解放了,穷苦的农民乡亲欢欣鼓舞。年仅19岁的李春生成了农会委员、主任。1947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李雅庄的党小组长。他带领李雅庄的穷苦乡亲打土豪,分田地,闹得火火腾腾。建国后,他先后担任互助组组长、初级社和高级社社长。1954年担任李雅庄村党支部书记。从此,听党的话,走社会主义道路,让李雅庄的贫穷面貌变个样,让翻身得解放的乡亲的日子富裕起来,成为他一生矢志不移追求奋斗的目标。解放后,在李春生的带领下,虽然李雅庄已经有了较大的起色,但是旧社会留下的“一穷二白”和极端落后的生产条件仍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头上,尤其是接踵而来的三年自然灾害,更是在火上浇了一把油。在连续旱涝造成的饥荒面前,李春生,这个李雅庄最早的共产党员,成了乡亲们的主心骨。他说:“李雅庄的共产党员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天下,绝对不能让一个乡亲要饭。”1964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李春生和支部一班人学习大寨的事迹,学习毛主席关于《愚公移山》的著作,把人们的劲头鼓了起来。要不就说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吗?李春生,这个全村人唯一的党员,硬是凭着对党的坚定不移的信念撑起了整个村子。听说有一次,李春生得了脑血栓,生病住了医院,住院后病情刚有好转就在他的土炕上召开支部会议。县里领导来看望他,问他有什么困难和需求,他说:“把吉普车借我用用,把我拉到洼里看看庄稼吧。”就是这么一个一心一意为人名的老党员拯救了李雅庄,也造福了全村人民。
四 结语
    7月23日,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结束了。参与实践的同学忙着写心得体会,可是很多同学感觉一回味起实践的见闻,心中都是滂湃万千,那浮现在眼前老红军清晰的面孔,总是挥之不去,那些面孔,也许永远都会定格在学生的心中,那可是中国上千万老革命的一个缩影,是他们用身躯乃至生命才换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啊。
     一周的“红色足迹”探访,让同学们学会了团结、坚持、朴素,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更加懂得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学会勇敢地克服困难;也让他们学会了观察社会现象、关注社会问题,进一步培养建立起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版权所有:山东航空学院飞行学院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7012503号-2
学校地址:山东省滨州市黄河五路391号 邮编:256603